我國冷鏈物流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規模化、系統化的冷鏈物流體系尚未形成,與發展現代產業、提高居民消費水平和質量、擴大產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突出表現有:
(1)鮮活農產品通過冷鏈流通的比例仍然偏低。目前,我國鮮活農產品冷鏈流通的比例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水平(歐、美、加、日等發達國家肉禽冷鏈流通率已經達到100%,蔬菜、水果冷鏈流通率也達95%以上),大部分生鮮農產品仍在常溫下流通。
(2)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能力嚴重不足,區域分布不均衡。我國冷鏈物流設施整體規模不足,人均冷庫容量僅為7公斤,冷藏保溫車占貨運汽車的比例僅有0.3%,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現有冷凍、冷藏設施普遍陳舊老化,國有冷庫中近一半已使用30年以上;區域分布不平衡,中部農牧業主產區和西部特色農業地區冷庫嚴重短缺,承擔全國70%以上生鮮農產品批發交易功能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區域性農產品配送中心等關鍵物流節點缺少冷凍、冷藏設施。
(3)冷鏈物流技術滯后。生鮮農產品產后預冷技術和低溫環境下的分等分級、包裝加工等商品化處理手段尚未普及,運輸環節溫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發達國家廣泛運用的全程溫度自動控制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4)冷鏈物流系統化程度低,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發展滯后。冷鏈物流各環節缺乏系統化、規范化、連貫性的運作,部分在屠宰或儲藏環節采用了低溫處理的產品,加之在運輸、銷售等環節又出現“斷鏈”現象,全程冷鏈的比率過低。目前,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發展滯后,具備資源整合和行業推動能力的大型冷鏈物流企業剛剛起步。冷鏈物流的服務體系尚未完全建立,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5)冷鏈物流法律法規體系和標準體系不健全。規范冷鏈物流各環節市場主體行為的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建立,現有的冷鏈物流法律法規多是地方性的、功能性的,缺少全國性、行業性和全流程的統一標準,各環節的信息資源難以有效銜接。
我國是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消費大國,目前蔬菜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60%,水果和肉類產量占30%,禽蛋和水產品產量占40%。近年來,我國生鮮農產品產量快速增加,每年約有4億噸生鮮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目前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5%、15%、23%,冷藏運輸率分別達到15%、30%、40%,冷鏈物流的規模雖有一定的增長,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因此,亟須大力發展冷鏈物流來滿足工業生產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