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低溫的液體轉化為高溫氣體的過程以及逆向過程用圖2-1來表示說明:
開始汽化時的液體稱作飽和液體,蒸發后全部汽化為蒸氣時,稱此時蒸氣為干飽和蒸氣;在兩者之間的狀態稱為飽和狀態;此間的液體和氣體共存,稱之為濕蒸氣。如飽和液體再被冷卻放熱,則成為過冷液體,過冷后的液體溫度稱為過冷溫度,過冷溫度與冷凝溫度差稱為過冷度。如干飽和蒸氣再被加熱升溫,則成為過熱蒸氣,過熱后的氣體溫度稱為過熱溫度,過熱溫度與蒸發溫度之差稱為過熱度。
在飽和區間,因是氣與液共存,即所謂的濕蒸氣。其間氣體占多大比例,是多是少,我們用干度來表示,常用x代表干度。干度就是制冷劑蒸氣重量占氣液總重量的百分比。
X=蒸氣/(蒸氣+液體)
飽和液體的s=0;干飽和蒸氣的s=1。如s=0. 25,就是指按重量比,蒸氣占25%而液體占75%。
這飽和狀態時的溫度,稱為飽和溫度。在由液體吸熱汽化時的飽和溫度即蒸發溫度;在由氣體放熱液化時的飽和溫度即冷凝溫度。飽和溫度所對應的壓力稱為飽和壓力。因此在蒸發汽化時的飽和壓力即蒸發壓力;在冷凝液化時的飽和壓力即冷凝壓力。
上述的溫度和壓力關系隨制冷劑的種類不同也是不盡一樣的。鎊如空氣在常溫下,即使把壓力無限提高也不會液化的;而水氣在常壓下只要溫度低于100℃便全部液化;對常采用的制冷劑,我們在適當提高壓力后再降溫而液化。在一定溫度下,當壓力升高到某固定點時,飽和蒸氣與飽和液體之間沒有明顯區別,該點稱為臨界點,此時狀態稱為臨界狀態,此時的溫度稱臨界溫度,此時壓力稱臨界壓力。例如空氣的臨界壓力為3. 7MPa,臨界溫度為-141℃。空氣的液化是比較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