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器是房間空氣調節器的簡稱,是一種電器類空調器具,它具有調節室內空氣的溫度與濕度,以及空氣濾清、空氣流通、換氣通風等功能,使人們能在清新舒適的環境中生活和工作。
房間空氣調節器是一種向密閉空間、房間或區域直接提供經過處理的空氣的設備。它主要包括制冷系統以及空氣循環和凈化裝置,還可以包括加熱和通風裝置(可被組裝成一個箱殼或被設計成一起使用的組件系統,以下簡稱空調器)
空調器的核心功能包括制冷(夏季降溫)、制熱(冬季供暖)、除濕等幾個方面。
制冷運行時,制冷劑以低溫低壓氣液混合物狀態進入空調器室內機的換熱器(蒸發器),從室內空氣吸收熱量,降低空氣的溫度,實現空調制冷的目的。室內空氣在室內風機的驅動下經蒸發器循環流動,不斷降溫。吸收了熱量的制冷劑變為低溫低壓氣體流出蒸發器,經室內外機的中間連接管進入壓縮機,在壓縮機中被壓縮成為高溫高壓的氣體,然后進入室外機換熱器(冷凝器)放熱、被冷卻成為中溫高壓的液體。室外機的風機驅動室外空氣流經冷凝器,將制冷劑放出的熱量散發到室外空氣中。從冷凝器出來的中溫高壓制冷劑液體進入節流裝置(毛細管、節流閥,節流閥也稱膨脹閥)降壓成為低溫低壓的氣液混合物,然后再進入蒸發器從室內空氣吸熱。這樣,制冷劑在制冷系統中循環.持續不斷地從室內吸熱,從而實現冷卻空氣、維持室內較低溫度的目標(圖5-1)。由此可以看出,空調器制冷運行實際上是將室內空氣的熱量轉移到室外空氣中,室內空氣溫度由此得以降低。
空調器制冷運行時的一個副收獲是除濕。由于蒸發器為了從室內空氣吸熱,其表面溫度需要低于室內空氣溫度,一般情況下也低于空氣的露點溫度。因此,室內空氣在流經蒸發器降溫的同時,空氣中的水分也在蒸發器表面凝結成為液態水,流到蒸發器下的接水盤經排水管排出室外。如此不斷循環達到除濕的效果。但空調器不同于專門的除濕機,除濕僅是一個副產品,空氣濕度往往是不可控的。
制熱(熱泵)運行的原理與制冷運行相似,區別在于此時利用四通閥改變制冷劑的流動方向,使其從室外空氣吸熱、向室內空氣放熱,以實現向室內供暖的目標。與制冷運行相比,制熱運行時兩個換熱器功能正好相反,室內換熱器成為冷凝器、室外換熱器成為蒸發器。圖5-2和圖5-3所示分別為空調器制熱運行的原理圖和熱泵型空調器的系統流程圖。室內空氣得到的熱量是制冷劑從室外空氣吸收的熱量與壓縮機的輸入功率之和。因此,空調器制熱運行的效率遠高于直接電加熱,這也是熱泵節能的原因所在。但空調器制熱運行的供熱量和能效會隨著室外溫度的降低而迅速下降,且在室外溫度過低時不易啟動。因此熱泵型空調器只適合于室外溫度在-5℃以上的地區,低于-5℃的地區往往在室內機中安裝電加熱元件,利用輔助電加熱滿足用戶寒冷季節的供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