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制冷系統的閥門或法蘭等處,由于填料或墊片不嚴引起的輕微泄漏是經常發生的,也易處理。但當系統某管道或設備發生破裂而大量漏氨時,情況就比較嚴重。遇有這類事故,操作人員一定要鎮靜、沉著,不應驚慌失措,以免錯開或亂開機器、設備上的閥門,導致事故進一步擴大。必須正確判斷情況,迅速組織有經驗的技工,穿戴防護用具進入現場搶救。
1)高壓管路破裂時的處理。應立即停止壓縮機運轉,根據事故發生的地點,迅速將漏氨管路兩端的截止閥關閉,切斷漏氨部位與有關設備相連通的管道,卡住氨源。如果破裂管段不長,可采用放空的辦法,待管內余氨放完后(泄漏處不再有氨氣外逸),置換后進行補焊,待水壓和氣壓試驗合格后恢復使用。
2)高壓容器漏氨時處理。如果液位指示器被碰斷,應立即關閉液位計上、下角閥,更換液位計。如容器破裂,應先截斷氨來源,并在破裂部位蓋上淋透水的織物或膠皮,然后扎緊,以減輕泄漏程度,或少用水管噴淋冷水進行搶堵。同時,應迅速將容器內液體送向低壓容器(如排液桶)或蒸發器排管中;液體排完后,關閉閥門,切斷與低壓系統的聯系。容器內余氨通過放油管和集油器放入水池中,待余液放完后,用放油管接通大氣或自行放空。無法排放時,應通過緊急泄氨器排入下水道。待氨放盡后再行補焊。焊后作水壓及氣壓試驗,合格后再使用。
3)低壓系統管道跑氨時處理。首先要迅速查明漏氨部位,關閉該冷卻設備的供液閥、回氣閥,并調整有關閥門,切斷系統與該冷卻設備的聯系。在此情況下,由于氨氣過濃,可開動或臨時加風機向出口排除氨氣,并用醋酸溶液噴霧中和。然后,在破漏管段上包扎薄膠皮,再用管卡將漏點夾死,再調整閥門,抽空該冷卻設備。在庫房升溫的同時,轉移庫內貨物,待庫內氨味已經消除,可將管卡拆除,在沒有氨氣泄出的情況下,升溫后進行焊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