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沸點要低,可獲得較低的蒸發溫度。同時,沸點低的制冷劑具有較高的蒸發壓力。
②臨界溫度要高,凝固溫度要低,以保證制冷劑在較廣的溫度范圍內安全工作。臨界點是壓始圖(p-h)上制冷劑到氣液共存的點.在此點時液體和氣體的溫度、密度和成分都相同。當在臨界點以上運行時,不可能出現單獨的液相,制冷劑在制冷循環中不會冷凝成液體。因此,制冷循環必須存在于臨界點以下區域,臨界溫度高,便于用一般冷卻水或空氣進行冷凝。此外,制冷循環的工作區域越遠離臨界點,制冷循環一般越接近逆卡諾循環。節流損失小,制冷系數較高。而在低于但靠近臨界點運行時,會比較難于壓縮,導致效率很低,制冷量很小。
制冷劑的凝固溫度低一些,這樣便能得到較低的蒸發溫度,適當增大制冷循環的工作范圍。
③制冷劑具有適宜的工作壓力。制冷劑在制冷系統中的蒸發壓力最好接近或略高于大氣壓力,避免制冷系統低壓部位出現真空而增大空氣滲入系統的機會。冷凝壓力不能過高,低的冷凝壓力可降低制冷設備、管道的強度和施工要求,減少制冷系統的建設投資和制冷劑向外滲漏的可能性。冷凝壓力和蒸發壓力的壓力比(Pk/P0)較小,這樣不僅可降低制冷機的排氣溫度,減少壓縮耗功量。同時也可提高制冷機的輸氣性能,減少制冷系統的壓縮級數,改善制冷機運行機構的受力,從而使制冷設備結構緊湊、簡化、運行平穩、安全。
④對于大型的制冷系統,要求制冷劑的單位容積制冷量盡可能大,在產冷量一定時,可減少制冷劑的循環覺,縮小制冷機的尺寸和管道的直徑。但對于小型制冷系統,要求單位容積制冷量小,可適當增大制冷機的管道尺寸,減小流動阻力。
⑤制冷劑具有較低的絕熱指數。制冷劑的絕熱指數越小,壓縮機排氣溫度越低,不但有利于提高壓縮機的容積效率,而且對壓縮機的潤滑也是有好處的。在相同溫度條件下,采用氨作制冷劑,其壓縮比pk/P0大于采用氟利昂作制冷劑的制冷循環。同時,氨的絕熱指數又比氟利昂大。因此,氨壓縮機絕熱壓縮時排氣溫度比氟利昂壓縮機要高得多。所以,對于氨壓縮機,應在氣缸頂部設水套,以防氣缸過熱;氨制冷系統吸氣過熱不能太大,這也是氨制冷系統不使用回熱裝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