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生產與科學試驗工作中,常常需要用制冷裝置間接冷卻被冷卻物,或者將制冷裝置產生的冷量遠距離輸送,這時,均需要一種中間物質,在蒸發器內被冷卻降溫,然后再用它冷卻被冷卻物,這種中間物質稱為載冷劑。
常用的載冷劑有水,它只能用在高于0℃的條件。當要求低于0℃時一般采用鹽水,如氯化鈉或氟化鈣鹽水溶液,或采用乙二醇、丙二醇等有機化合物的水溶液。
鹽水溶液是鹽和水的溶液,它的性質取決于溶液中鹽的濃度。溶液中鹽的濃度低時,凝固溫度隨濃度增加而降低,當濃度高于一定值以后,凝固溫度隨濃度增加反而升高。此轉折點為冰鹽合晶點。當鹽水溶液濃度低于合晶點濃度,溫度低于該濃度的凝固溫度而高于合晶點的溫度時,有冰析出,溶液的濃度增加;當鹽水濃度高于合晶點濃度,而溫度低于該濃度的凝固溫度并高于合晶點溫度時,有鹽析出,溶液的濃度降低。低于合晶點溫度部分為固態區。
如何選擇鹽水溶液濃度呢?鹽水溶液的濃度越大,其密度越大,流動阻力也越大,而且濃度大,比熱容就減小,輸送同樣冷量時鹽水溶液的流量需增加。所以,只要保證蒸發器中鹽水溶液不凍結,其凝固溫度不要選擇過低一般比蒸發溫度低6℃~8℃即可,且濃度不應大于合晶點濃度。
鹽水溶液在制冷系統中運轉時,有可能不斷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使其濃度降低,凝固溫度升高,所以應定期向鹽水溶液中增補鹽量,以維持要求的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