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間溫度去除閃發氣體,節省的能量百分比隨蒸發溫度下降而下降。在一般情況下,在蒸發溫度低的情況下雙級壓縮是最有效的。氟利昂制冷劑比氨具有較高的節能百分比。這是因為氟利昂制冷劑在節流后比氨的閃發氣體比例更大,因此在去除閃發氣體后效率更高。
但并不能認為在整個制冷循環中氟利昂制冷劑比氨制冷劑在去除閃發氣體后更加節能,也不能認為在雙級系統使用氟利昂制冷劑時在提高效率上有更大的改進,即雖然在去除閃發氣體上氟利昂制冷劑比氨制冷劑的系統節能性要好一些。但整個制冷系統的節能還包括制冷劑氣體的壓縮和制冷劑液體的輸送,相同溫度下氟利昂的氣體密度(氣體的質量流量)與液體密度(液體的質量流量)比氨要大許多,因此這部分的能耗自然就會比氨大一些。那么這兩者相差多少?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由于螺桿壓縮機的出現和發展,設計師和研究人員很快就發現螺桿壓縮機的旁路負荷的功能(旁路負荷將在壓縮機的章節進行討論)可以取代去除閃發氣體的壓縮機。由于用旁路負荷的方法代替去除閃發氣體的壓縮機的做法在(美國)1998年出版的(工業制冷手冊)中還沒有完整、詳細的介紹,因此可以推斷這種技術應該是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才開始應用。
采用螺桿壓縮機旁路接口代替去除閃發氣體的壓縮機的制冷系統布置,節流后的閃發氣體由螺桿壓縮機的旁路接口吸入與腔內的已部分壓縮的氣體混合后繼續壓縮,由排氣口排至冷凝器進行冷凝。
這種技術很快就得到了歐美國家制冷專業公司的認同,并且在21世紀初開始,許多工業制冷的工程項目都相繼采用了這種二次節流與閃發式集中經濟器相結合的工藝形式。在閃發式經濟器與螺桿壓縮機的補氣口連接中加入了一個壓力控制閥,這個壓力控制閥的設置要根據不同的壓縮機廠家和壓縮機補氣特點來確定采用何種控制方式,即閥前壓力控制與閥后壓力控制。大部分情況下,采用閥前壓力控制,至于后一種方式,需要對壓縮機的參數進行詳細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