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溫度是冷凝器內的氣體制冷劑在一定壓力下凝結為液體的溫度。冷凝溫度用冷凝器上的壓力表的讀數查表求得(氨的熱力性質表求得)。冷凝溫度的高低取決于冷凝器的面積、冷卻水量、冷卻水進水溫度、進出水溫差及壓縮機的排氣量等,在壓縮機和冷凝器運行時,冷凝溫度主要取決于冷卻水溫和進出水溫差。若進水溫度過高,進、出水溫差大,必然引起冷凝壓力和溫度過高,從而使壓縮機的制冷里減少,耗電量增加。
冷凝溫度的重點,一是在夏天,尤其是環境溫度超過設計溫度時,冷凝溫度和壓力超過安全規定時,如何使冷凝壓力和溫度降到安全運行的范圍內(即1.5MPa以下);二是如何使冷凝溫度降低以提高壓縮機的制冷量和節電的效果。根據安全和節能的要求最好采用井水或者低溫水。但是我國水資源缺乏,因此循環用水是節水的措施,普遍使用。在運轉過程中,冷凝水的進出水溫差一般在2℃~4℃為宜。冷卻水出水溫度比氨的冷凝溫度高3℃~5℃。冷凝溫度在25℃~40℃,每上升1度,多耗電3.2%。可從這些具體數字中查安全,找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