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大氣壓力下制冷劑的蒸發(fā)溫度要低,便于在低溫下蒸發(fā)吸熱。
(2)常溫下制冷劑的冷凝壓力不宜過高,這樣可以減少制冷裝置承受的壓力,也可減少制冷劑向外滲漏的可能性。
(3)單位容積制冷量要大,這樣可以縮小壓縮機尺寸。
(4)制冷劑的臨界溫度要高,便于用一般的冷卻水或空氣進行冷凝;同時凝固溫度要低,便于獲得較低的蒸發(fā)溫度。
(5)絕熱指數(shù)應低些。絕熱指數(shù)越小,壓縮機排氣溫度越低,有利于提高壓縮機的容積效率,對壓縮機的潤滑有好處。表 2-2列舉了常用制冷劑的絕熱指數(shù)及t0= --20 ℃、tk= 30℃時的絕熱壓縮溫度。從表 2-2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溫度條件下,氨的絕熱指數(shù)比氟利昂大,因此絕熱壓縮時,氨的排氣溫度要比氟利昂高得多,所以氨壓縮機在氣缸頂部應設水套,以防氣缸過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