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壓縮機的潤滑裝置是用來減小運動部件的磨損,帶走摩擦熱,從而減小摩擦功率,延長設備壽命,阻擋制冷劑泄漏,保證運動部件的正常工作所必需的。
制冷壓縮機的摩擦部位需要潤滑的潤滑面包括:汽缸鏡面與活塞、活塞銷與連桿小頭軸瓦、活塞銷與活塞銷座、連桿大頭軸瓦與曲柄、軸封摩擦環與固定環、前后主軸承與主軸頸、油泵傳動機構、卸載機構油活塞等。
潤滑的方式有飛濺潤滑與強制潤滑兩種。
(1)飛濺潤滑。依靠曲軸與連桿大頭不斷的旋轉運動,對曲軸箱中的油面攪動而造成的飛濺,并甩向各摩擦部位,進行潤滑和冷卻。這種潤滑方式簡單,但工作可靠性差,常用于低轉速小型制冷壓縮機。2F-6.3型與2F-6.5型等制冷壓縮機,均采用飛濺式潤滑。
(2)強制潤滑。通過油泵對油進行加壓(變成壓力油)。經過各小油管或小孔通道輸送到各摩擦部位去潤滑和冷卻。無論新老系列制冷壓縮機絕大多數都采用強制潤滑,以確保制冷壓縮機的正常工作。
特別是高速制冷壓縮機更是如此,因為只要有短暫的斷油情況,就會引起“抱瓦”、“拉毛”等嚴重事故。
曲軸箱的潤滑油,經過金屬過濾網被油泵吸入,經油泵加壓后(產生壓力油),再經油壓調節閥將多余的油送回曲軸箱,然后排入濾油器。清潔的壓力油分三路:第一路被送向曲軸后端油孔,潤滑后軸承,再到達連桿大頭軸瓦。第二路送向軸封室,潤滑油封摩擦環,然后進入曲軸油孔,潤滑前軸承,再到連桿大頭軸瓦(老系列氨制冷壓縮機,潤滑油經軸封后直接回曲軸箱),與第一路混合,在連桿大頭軸瓦中潤滑大頭軸瓦后,沿連桿中心油孔道上升到連桿小頭,潤滑小頭軸瓦。活塞和汽缸是靠連桿大頭軸瓦甩出的油飛濺到汽缸面和從連桿小頭擠出的油來潤滑的,最后通過刮油環回到曲軸箱。第三路送到卸載機構,它不起潤滑作用,而是作為動力油用來推動油活塞移動,然后通過回油管回到曲軸箱(老系列制冷壓縮機產品沒有第三路,而油壓也沒有新系列制冷壓縮機要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