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開殼操作時應先放出制冷系統內的制冷劑,將壓縮機從制冷系統中斷開,拆下壓縮機,并排出機內的潤滑油后,才能開殼。
排放制冷劑時,可用鋼鋸或銼刀在壓縮機的工藝管上鋸開或銼開一條小縫,使制冷劑從中慢慢排出。在工藝管上開口時,應注意縫隙不能過大,否則會從中噴出潤滑油。同時,不能用氣焊焊割工藝管,以防氟利昂遇高沮而產生有毒氣體。
制冷劑排放完后,可用割管器割開或用氣焊焊開壓縮機的高低壓吸排氣管,并用膠木塞或軟木塞塞住管口以防雜物進人制冷系統的管道內。割開或焊開吸排氣管后,卸下壓縮機與電冰箱底板上的固定螺栓即可取下壓縮機。
取下壓縮機并將其倒置后,把吸氣管和工藝管對準量杯,即可倒出潤滑油。操作時,應記下潤滑油的油量,作為壓縮機修復后重新加注潤滑油的依據(修復后可以原油量為基準,多加10%一15%的潤滑油)。排出的潤滑油如未被污染或變質,可將潤滑油用濾紙過濾后繼續使用。如果因壓縮機電動機繞組燒損尊原因而使潤滑油的顏色變成深棕色時,則不能使用。
潤滑油排完后,即可著手進行壓縮機機殼的解剖工作。其中,圓形的壓縮機可夾在機床上切開,也可以和橢圓形壓縮機一樣.將其夾在臺虎鉗上,用鋼鋸據開。全封閉式壓縮機的外殼由上、下兩部分焊接而成,在開殼前應先用鋼沖在連接部位打上標記,以免修復后封殼時造成錯位。
壓縮機機殼常用的連接方式有翻邊對接和套接兩種.如圖1-14所示。開殼時切割口應貼近原焊縫。套接式外殼只需將其外層鋸開即可,這樣既可防止鐵屑進人機內,又容易封殼時的定位和焊接。但因其內外層間有配合公差,所以還需專用工具將其拉開,方法如圖1-15所示。用上下兩個夾緊箍分別夾緊壓縮機的上下外殼,然后通過頂力螺栓將其頂開。在擰動頂力螺栓時,應同時旋轉兩只螺栓以保證上殼受力均勻地上升,而不至于發生歪斜。
壓縮機在切割時,應注愈不可將搭邊過多的切掉,這是為了下次檢修時仍有一定的切割余量。而且,切割口的深度因機型不同而各異,一般為3-5 mm左右,切不可切割過深.否則將可能損壞機內零部件及使鐵屑過多地進人,從而增加維修和清洗的難度。另外,在切割時,還應注意保護壓縮機機殼上接線柱周圍的絕緣體,防止其出現破裂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