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較大的制冷系統,回熱循環要采用專門的回熱器,而對小型制冷機來說,往往把冷凝器后的液體管道與壓縮機前的吸氣管用保溫材料包扎在一起,進行回熱壓縮制冷循環各工作過程在壓焓圖上的表示,如圖1-10所示。
點1:制冷劑進入壓縮機的狀態。如果不考慮管路的冷量損失,該狀態與制冷劑出蒸發器時的狀態相同。在理想情況下該 點即蒸發溫度拓下的飽和蒸氣狀態。根據P0=f(t0)的關系, 將蒸發壓力下的等壓線p0=C與干飽和蒸氣線相交的交點即是點1的狀態。
點2:制冷劑出壓縮機(也就是進冷凝器)時的狀態。過程1→2即為制冷劑在壓縮機內的壓縮過程。理想情況下,這一過程為絕熱過程即等熵過程,此過程中制冷劑與外界沒有熱量交換。點2的壓力為冷凝壓力Pk,因此將壓力為Pk的等壓線與通過點1的等熵線S1=S2的腳墊即為點2的狀態。
點4:制冷劑在冷凝器內表示制冷劑在冷凝器內凝結成飽和液體的狀態。2→3→4過程表示制冷劑在冷凝器內的冷卻(2→3)和冷凝(3→4)過程。這一過程中,壓力始終保持不變(Pk=定值),首先將進入冷凝器的過熱蒸汽冷卻成飽和蒸汽(3點),然后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冷凝成飽和液體(4點)。因此由壓力為Pk的等壓線與飽和也體現的交點即為點4的狀態。
點5:制冷劑出節流閥時的狀態,也是進蒸發器時的狀態。4→5為節流過程,該過程中制冷劑的壓力和溫度同時降低(壓力由Pk降至P0)。有一部分液體制冷劑轉化為蒸汽,而此時制冷劑是在兩相區,節流前后制冷劑的焓值不變。因此由點4做等焓線與等壓線的交點即為點5的狀態。5→1過程表示制冷劑在蒸發器內的汽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制冷劑的壓力和溫度保持不變,不斷地吸熱制冷變成飽和蒸汽。